
开学两个月,不少父母已经被家的“熊孩子”们逼得束手无策。日前数十名父母自发“组团”到北京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寻求专家的帮忙,一块讨论怎么样应付家的“熊孩子”们。
家有14套房
为什么还要上学
初中男孩小虎的母亲来求助是由于被老师需要到校“陪读”。“老师说实在管不了小虎,他总是闹着辍学。”
小虎家有14套房屋,在北京有这么多房,足够让一家人不愁吃穿。小虎一家平常住在城里,周末到郊区260多平米的大房屋去度假。另外的12套房屋都租出去了。小虎从小生活条件就非常优越,他不知道为何要上学。“我家租房收多少钱我都心里有数,那些钱够我吃三辈子了,为何还要上学?我只须会收房租就好了。”小虎对咨询师说源于己的想法。
专家想办法:由于家的舒适生活和紧张的校园生活反差太大,所以导致小虎逃避上学。咨询师建议,要让小虎了解,家收入再多也是父母的。假如他想啃老,得父母赞同。但父母要对社会负责,第一要把孩子培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假如不同意学校教育,那样家的财产就“没你的份儿”。
嫌爹太严厉
儿劝妈离婚
高中二年级学生小猛近期老给母亲做“思想工作”,撺掇她跟父亲离婚。一向好脾气的母亲不知该如何跟孩子交流,只好求助专家。
专家获悉,小猛的父亲是家的权威,对孩子和老婆都说一不二,对孩子需要非常严格。相反,小猛的母亲对孩子非常娇惯,性格比较软弱。眼看小猛快高中三年级了,父亲对孩子管得愈加多,期望他能考个很大学。但小猛感觉父亲是“霸权主义”,于是多次跟母亲商量:把父亲赶出去,咱娘儿两个自己过。
专家想办法:不少家庭里爸爸妈妈都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但应该注意,不管对孩子态度软还是硬,爸爸妈妈的目的是一致的。要让孩子了解,父母是站在同一战线的。对孩子用“怀柔政策”要有底线,不可以一味迁就。
偷家600元
请“老大”撮饭
刚上初中的小岗不久前偷偷从家拿了600多元钱,请5个哥们儿撮了一顿。被发现后,小岗讲解说,吃饭的人里有个“老大”,将来可以“罩着”他。但小岗同时也表示了自己对哥们儿的不满,“他们太不替我着想了,点那样贵的菜!”
专家想办法:进入中学的孩子,很期望得到“同辈人”的认可,这种认可感甚至比家人的认可更要紧,这也就是孩子们结交各种哥们儿、姐们儿,甚至找个小“男女友”是什么原因。
一般出现这种问题的孩子在家被管得非常严,他们感觉自己不是家的主人,而在学校里,他们又不够突出,没什么专长。对如此的孩子,父母需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要尽可能和孩子做朋友,平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