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新高考考试取消文理分科, 一个学科最吃香一个学科易吃亏! 你知不知道?

   日期:2025-04-17     来源:www.jdzsu.com    浏览:785    
文章简介:现在,全国共有14个省市推行了高考考试综合改革,新高考考试模式下,考生第一要面临的就是科目的选择,在“3+2+1”的新高考考试模式下,考生可选择的组合共有12种。为了帮助大伙解决选科难点,这里对12种各组合的优劣势及各学科对应专业做以下剖析...
现在,全国共有14个省市推行了高考考试综合改革,新高考考试模式下,考生第一要面临的就是科目的选择,在“3+2+1”的新高考考试模式下,考生可选择的组合共有12种。

为了帮助大伙解决选科难点,这里对12种各组合的优劣势及各学科对应专业做以下剖析,供各位考生和父母参考。
 “3+1+2”模式 
在增强选择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防止弃难就易,导致物理等科学素养的降低。“3+3”设计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但也带来了等级赋分制所致使的学生避考物理的现象。
因此,专家提出在选考学科中,将物理、历史作为必选科目,学生需要至少选择其中一门考试报名,这等于给偏文、偏理的考生一个选择的自由。同时,对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计120分,使用原始分计分。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1”,指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与除去必选一门以外的科目中任选2门。
新高考考试取消文理分科, 一个学科最吃香一个学科易吃亏! 你知不知道?
原来“6选3”选科的20种组合,锐减成为12种组合,物理、历史分道扬镳。对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和父母来讲,由20种选择变成12种选择,困难程度显著减少,但依据已经实行新高考考试改革省份的经验来看,12种组合全部开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在进行预选科的时候,防止成为小众选科组合而被迫重新选择,就看上去非常重要了!
 选科选专业 
1.选科,有什么要紧参考指标
(1)能力:按自己最善于的科目选择;(2)兴趣:依据个人兴趣,选择最喜欢、比较适合我们的学科。(3)专业倾向:按目的专业对学科的需要来选;或依据专业覆盖面积,选择路径较宽的学科
2.选科与将来选专业
选科前势必要考虑将来就读的专业。在新高考考试改革背景下,选科其实就是把高中三年级的高考考试志愿选择提前到高中一年级来考虑了。由于高校录取专业将与选考科目密切有关,目前选科就需要考虑将来就读的专业。

选科并非任意选择的,由于高校在录取不一样的专业时,是有专业必选的科目需要的。选择科目应该注意目的大学的目的专业类对高中所选科目的具体需要,这种需要大概分为下面几种:有3 门科目需要、有2 门科目需要、有1 门科目需要、不限制选考科目。
以下采集了所有新高考考试改革有关的选科数据,为大伙整理了3+1+2模式12种选科组合可报专业、不可报专业的的简要信息,以供高中一年级学生和父母在预选科时进行参考。
新高考考试取消文理分科, 一个学科最吃香一个学科易吃亏! 你知不知道?
1物化生
专业覆盖率:96.22%
科目关联度:该组合为传统的纯理科组合,科目之间的学习关联度较高,一般理科特别强的考生会做此选择。
学科学习困难程度:物理、化学都是理科类比较难的科目,生物的学习困难程度虽然低于这两者,但同样也需要考生具备超高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这种组合的学习困难程度较大。
角逐重压:选择该组合的考生人数较多,而且多为优等生,角逐重压较大,假如成绩普通的考生选择这个组合,非常明显会处于角逐的劣势。
2物化政
专业覆盖率:96.58%
科目关联度:物理和化学都是理科类学科,政治重视常识记忆和理解,三个学科之间的关联度不高,学科范围跨度较大。
学科学习困难程度:物理和化学都是理工类科目,物理的学习困难程度较高,常识之间的联系紧密,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化学的学习困难程度在物理和生物之间,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考生具备较高记忆能力还可以充分理解,政治是文科学科,偏记忆性的常识较多,但又比较贴合生活和时政热门,所以政治想要得高分还是比较难的。
角逐重压:这种组合专业选择面广,专业覆盖率高,同时政治科目的加入也为将来进步提供帮助,有益于考生考研和公务员。这种组合选择人数较多,有肯定的角逐重压。
3物化地
专业覆盖率:95.84%
科目关联度:地理又被叫做文科中的理科,物化地的组合方法背诵内容较少,符合理科学习“少背诵、多理解”的特征,该组合的学习科目之间关联度较高。
学科学习困难程度:综合来讲,物化地组合的学习困难程度并不比物化生的学习困难程度低,学习困难程度较大。
角逐重压:可以选择物理化学的考生理科学习力更强,以理科的思维学地理也可以起到非常大的帮忙,该组合选择人数较多,且理科优等生较多,角逐重压较大。
4物生政
专业覆盖率:87.66%
科目关联度:生物学中有不少偏向于记忆性的常识,而政治学同样也需要记忆和理解兼备,从常识的学习上来看,这两者关联度较高,但这两者和物理学的学习上有的不同,学科的跨度较大。
科目学习困难程度:物理和生物虽然都是理科学科,但生物的困难程度和地理的困难程度相差不是太大,当然也是因人而异。政治背诵理解常识较多且贴合生活,获得高分较难,这个组合学习困难程度不大,想得高分还要付出更多努力。
角逐重压:选择物理保证了肯定的专业覆盖率,政治则为考生后续考验和考公务员提供了基础。选择这一组合的考生人数较多,角逐重压大且不利于高水平层次角逐。
5物生地
专业覆盖率:87.61%
科目关联度:地理和生物的文理界限划定并非十分的明显,生物学有不少要点需要较高的记忆力,地理也需要肯定的理解力,物理就是典型的理科思维,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科目之间有肯定的关联度。
科目学习困难程度:学习有肯定的困难程度。和化学相比,地理和生物的困难程度还是要低一些的,选择此组合的考生基本上是以物理作为专业选择的定向,以地理和生物作为得分的要紧方法。
角逐重压:从现在各省选科数据来看,生物、地理的选科人数较多,在赋分制的首要条件下,中等生选择这一组合不占优势,不利于考生在高水平层次角逐。
6物政地
专业覆盖率:82.19%
科目关联度:学科之间跨度较大,选择这一组合的考生,要么是喜欢物理但不喜欢生化,要么就是善于文科但想拓宽专业的选择范围,也是两权相害取其轻的选择方法了吧。
学习困难程度:政治地理偏记忆和理解,物理重视逻辑思维基础,整体来讲,有肯定的学习困难程度,获得高分的概率不是非常高。
角逐重压:这个组合是最具挑战性的,因为学校师资和场地的限制,大多数学校非常难单独为人数少的组合设计走班课程时间表,选择这个组合的人数较少,同组合的角逐重压小。
7史政地
专业覆盖率:49.34%
科目关联度:历史+地理+政治,该组合是最传统的文科组合,科目关联度密切。
科目学习困难程度:这个组合相对更轻松,重视的是文科思维,常识的记忆和理解等,这一组适合合不善于理科的广大考生。
角逐重压:从已经试点高考考试改革的省份看,也是选课人数最多的组合之一,因此,意味着角逐异常激烈。
8史政化
专业覆盖率:51.92%
科目关联度:历史政治都是文科类学科,这两者在科目的学习上关联度较高,化学是理科类,但又不像物理那样具备非常强的理科性质,三者在学习上有肯定的关联。
学习困难程度:这种组合各科目的学习困难程度都不是特别大,此组适合合有文科偏好但对地理不有兴趣的考生,有了一本化学的加入,扩宽可选择的专业范围。
角逐重压:选择这个组合的考生并非不少,组合内角逐重压一般,但专业可选择范围有限。
9史政生
专业覆盖率:50.50%
科目关联度:这一组合在学习上都偏向于常识的记忆理解,学习的逻辑上关联度较高。
科目学习困难程度:这一组合偏文科,在专业的选择上也偏向于传统的文科专业,但生物和地理的学习困难程度差距不大,考生做出此选择多是由于以理科专业拓宽专业范围或者不善于地理学科。
角逐重压:这一组适合合文科思维有优势,文字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强,逻辑思维相对不太强的学生,角逐重压不大,但想获得高分有肯定的困难。
10史化地
专业覆盖率:50.71%
科目关联度:这一组合在科目上没太大的割裂,要点重视记忆和理解。
科目学习困难程度:此组适合合记忆力较好、文字表达能力强的考生,学习困难程度不大。
角逐重压:学科好像跨度小但思维跨度大,角逐很激烈,地理要和学物理的过招,化学、生物要和学物理的比拼,选择该组合的人要慎重。
11史化生
专业覆盖率:50.25%
科目关联度:化学生物是理科专业但也需要肯定的记忆力,历史则侧重常识的记忆和理解,考生做此选择应该是十分不善于物理,但对化学生物有肯定的兴趣,科目的学习上有肯定的关联度。
学习困难程度: 该组合学习困难程度不大,考生可以获得很好的分数,但在专业的角逐上不占优势。
角逐重压:选择这一组合的考生一般为成绩不怎么样的考生,文理分化紧急,选择此组合的考生人数不多。
12史生地
专业覆盖率:49.86%
科目关联度:生物也被叫做理科中的文科,偏记忆的常识不少,这一组合在学习上有肯定的关联性。
科目学习困难程度:这一组合的常识没太大的开放性,以善于记忆为主,学习困难程度不大,但也因人而异。
角逐重压:“历史+地理+生物”这个组适合合物理不善于、政治不喜欢,或善于以记忆为主,动手能力强,文字表达好的学生,学科好像跨度小但思维跨度大,角逐很激烈。
  新高考考试选科选物理还是选历史?
@觅·时光:物理如何都有保底分
@Husky_Bae:物理物理我爱物理
@旦丁与神曲:建议选物理,物理专业涵盖面广,而且招生多,到时候物理和历史是两条分数线,估计物理的会低不少。历史看上去简单,实则不然,而且招生少。
@天壤间一胡郎:肯定是历史啊,可以套用些初中的历史常识。
@初云时:历史好记,还有趣
@丶飞飞不想:物理学通就好,记模型
@初时见你正年少:历史这种基本都不需要听课的,为何不果断选择呢?!!
@莫伟业:物理可以选90%的大学专业
@只须zwc:有不少专业都涉及物理,不选物理以后专业极少,但物理是真的难学!
@村口骑驴大爷:历史,由于物理不会
@星空Nothing:历史不叫容易简单,而物理说实话,我感觉你没学好数学,物理也不需要想了,只不过我感觉。
@黎青LI:选物理,想学历史可以自学。
@城上雁:主如果我这种文科脑对于物理这种逻辑性的科目真的get不到点啊,还是历史好,我爱历史
看完了微博网友们的评论,看来大伙对于新高考考试选科还是比较沉迷选择物理,而且感觉大伙好务实啊,大伙常见选择物理是什么原因基本上都是由于将来考试报名大学,可选择的专业比较多。
选科考虑自己合适的学习困难程度是一回事,另外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大学选专业的问题,以下是每个科目对应的专业分类,大伙可以参考定位:
1历史对应学科专业分类
历史对应学科专业分类包含: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世界历史、汉语言文学、文物保护技术、地理学科、政治学科、马克思主义研究等。
2生物对应学科专业分类
生物对应学科专业分类包含:生物工程类、医学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环境科学类(生态学等)、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水产类、动物医学类、植物生产类、动物生产类、草叶科学类。
3物理对应学科专业分类
物理对应选科专业分类包含: 物理对应选科专业分类包含:理论与应用力学、地球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机械类、信息与电子科学类、核工程与核技术学、航空航天类和武器类、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力学、材料科学类、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子科学类、海洋科学类。
4政治对应学科专业分类
政治对应学科专业分类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经济学类(金融学、税务等)、政治学类、历史学类、工商管理类、社会学类(社会工作,家政学等)、教育学类、公共管理类、法学类(法学、常识产权、监狱学等)、哲学类(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
5化学对应学科专业分类
化学对应学科专业分类包含:和工程类、生物科学类、地质学类、医学技术类、林业工程类、公众卫生与预防医学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应用化学、化学与制药类、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6地理对应学科与专业分类
地理对应学科与专业分类包含:气象类专业、城市规划类、旅游类、地质勘探类、资源管理类、地理教育类、酒店管理类、地图测绘类(卫星遥感,GPS专业)。
对于科目的选择,大伙可依据个人的升学规划,心仪大学的专业需要与所在高中的实质状况做出合适我们的选择,选择人数多的组合并不是合适自己,结合我们的学习特征,选择合适自己科目才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物理或者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3+1+2”模式下,物理和历史二选一成必然走向,上面简单剖析了一下,但仍然有不少同学存在是否历史比物理更容易学、高考考试也更容易的误解。同学和父母应该注意了,在选择考试报名物理还是历史之前,要先知道这两个误区!
误区1、历史比物理容易学
第一个误区:历史比物理容易学。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不少人都是这么觉得的吧。不少父母对历史和物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觉得历史是文科,只须简单的读一读,背一背就可以打高分了,比高中最难学科——物理,一定容易多了。其实并不然。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每次考试发下来的成绩单,物理学科考八九十分非常容易见到,满分更不是没可能;历史成绩比起来就惨不忍睹了,八十分以上是难的,五六十分算正常。历史比物理容易学,这可真是一个大误区。
目前历史学科的考试试题对学生能力需要愈加高。不但需要学生学会书本中的要点,还需要学生拥有很好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由于不少材料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的,学生需要对材料里面的历史事件做出正确的解析和剖析。而目前的学生大多是周而复始地刷题,课外阅读很少导致学生常识面很狭窄,这对历史考试是很不利的。反观物理作为自然学科,则没有如此的问题。即使强调和现实的联系,也只不过提提而已,最后还是要回归到物理学科本身的计算推理。
误区2、学历史高考考试更容易
第二个误区,学历史高考考试更容易。有些学生人感觉历史学科简单易学,就选择了历史。在他们看来,容易学当然会学好,高考考试考上的机会就会更大。其实高考考试的难易程度和学科本身的难易程度并没太大关系,高考考试的难易程度更大一部分是取决于录取率。譬如今年湖南的高考考试,文科一本上线率只有11%多一点,但理科的一本上线率却高达30%还要多,什么更容易考上大学显而易见,同样状况,对于“3+1+2”模式考生来讲也是值得参考的。
实行“3+1+2”模式后,各普通高校会预先公布本科招生专业介绍选考科目,以《河北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介绍选考科目需要》中北京大学的科目需要为例,假如考生选择了物理,则可以考试报名北京大学公布的所有52个专业,但假如选择了历史,则只能考试报名其中约70%的专业。即便是中国人民大学如此的偏文科高校,选择物理可以考试报名所有专业,选择历史却有两个专业不可以考试报名。“各高校状况也基本上是这样。也就是说,在专业的选择上,选择了物理就意味着机会远远大于选择了历史。所以说什么选择更容易考上大学,一看数据就一清二楚,即印证了那句老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对于“3+1+2”模式省份的考生来讲同样这样。
看了给大伙整理了这么多关于高考考试选考中,选择物理和历史的剖析,大伙心里是不是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呢?当然以上剖析仅作参考,其实选择物理或者选择历史,一直还要根据自己原因来综合考虑,了解知道自己将来是想走理工方向还是更喜欢文科专业,再结合我们的学习状况,才能做出合适我们的明智选择!
 地位提高最明显的学科和最易吃亏的学科 
理论上来讲,取消文理分科,大伙的选择就更多了。但综合考虑到大学专业的需要,就会发现新模式下,每个科目对高考考试的影响并不同,因此事实上,每一个科目在学生选择时势必会出现“冷”、“热”现象。
1. 地位提高最明显的学科
新高考考试模式下取消了文理分科,但语数英依旧是必考科目。其他的6门科目,若是任选3科作为我们的考试考哪几科,那就是3+3模式。而有的区域推行3+2+1模式,就需要学生在物理和历史中任选一科,并在剩下的4门科目里随性组合2门,作为考试考哪几科。
经过剖析,不难发现无论是3+3模式,还是3+2+1模式,物理都在选科中占据了天然的优势。由于目前的大学,常见都存在理科专业比文科专业多的状况,而就专业录取率来讲,选物理被录取的几率更大。
在高考考试模式没调整之前,理科的录取人数就比文科多。依据2019年各省市高考考试录取数据显示,安徽文史类录取49313人,理工类录取142723人,河南文科录取16374人,理科录取78687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由于大学提供的理工科类的专业更多,同时不少理科专业文科生都是选不了的。
高考考试模式调整了,但大学的专业并没随之调整。也就是说,大学的专业还是有文科、理科之分的。那样,目前高考考试不分文理科了,学校要通过什么来考察学生的逻辑推理、算术计算等理工科能力呢?答案就是看物理。

凡是是涉及高精尖仪器类的研究专业,还有以人体,或者是同样复杂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的专业,都会需要考生的物理成绩要达到多少分,才大概被录取。
而这类专业中,有不少都是学生想要考试报名的专业,譬如说医学、计算机、心理学、微电子技术等等。毕竟,这类专业都是热点又抢手,而且是一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的“香饽饽”专业。
所以,对想要考试报名这类专业的考生来讲,物理是一个需要选的科目,它的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
2. 最易吃亏的学科
有些科目地位提升了,自然就有科目会比较吃亏。在新高考考试模式下,化学成了最吃亏的学科。
为何这么说呢?由于假如你选了物理作为你的必选科目,又在剩下的科目里挑了化学,那样就大概遇见神仙打架的状况。毕竟,物理+化学的强强联合,如此的科目组合和不少理科学霸们的选择不谋而合。
理科学霸最喜欢的就是能让他们不断考虑,再考虑的物理和化学,假如这么选,也就意味着将和身边的理科学霸成为同学。这对于那些中等水平,甚至是中上水平的学生,其实是相当没优势的。由于他们大多数都考不过学霸,甚至会学着学着,慢慢对自己产生怀疑,感觉备受打击。
而假如必选科目是历史,此时又选择了化学,也是很说不通的。由于必选科目选择了历史的话,高考考试之后就非常大概率会考试报名一些文史类的专业,譬如说考试报名哲学,汉语言文学等等,那样,高中学的化学就几乎对选专业没什么帮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化学非常大概率会被弃选。
2019年江苏就曝出了学生避开化学的问题,不少高中为了保证升学率,干脆不开设化学学科,甚至有中学为了保证本科率在学生选科时刻意诱导学生避开化学。于是开始出现选科兜底政策。
3. 生物、地理成为选科“香饽饽”
在新高考考试“3+2+1”模式下,必然会有不少原来根本不学地理的理科生,在高考考试模式下被迫选择地理为高考考试考试考哪几科,由于地理学科内容相对同意简单,而且内容多以记忆性常识为主。
所以对于原来偏理科的学生来讲,地理学习更容易上手和简单,相对学习的时间也较短。而又由于目前几乎所有高中,在地理科目的老师安排都只有1—2名老师,这完全满足不了学生们新高考考试科目选择的学习需要,地理老师反而也跟失火了一把。

同样还有生物,生物学科在以前的理综里分值占比不高,所以不少学生都不如何看重生物学科。但伴随新高考考试模式的促进下,生物成了单独考试考哪几科,分值也出现了网站权重增加,自然而然学生们需要要开始看重生物学科的学习。并且生物也算是文、理皆可选的学科。甚至一些3+3区域的学校需要学生在地理、生物必选1到2科,以减小高中三年级后期复习重压!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