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田岚、何俊萍两位教授针对家庭体罚子女现象的调查显示,近2/3儿童过去遭受过家庭暴力。在同意调查的498名大学生中,54%的人承认自己在中小学阶段历程过父母的体罚;高达被体罚总数的71.38%。体罚的形式以爸爸妈妈手打脚踹为最多,占到88%,借用工具,如棍棒、皮带、衣架等推行暴力的占1.6%。从体罚的类型看,辱骂占25.28%,罚跪占16.36%,罚站占13.38%,被爸爸妈妈逐出家门的占4.09%。心理学家指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滥用体罚会给孩子导致很多心理疾病。
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孩子不高兴
滥用体罚会导致很多心理疾病。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峰指出,儿童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但目前孩子们过得并不高兴。近期上海电视台新闻频道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联手举办的调查结果发现,参加调查的孩子中居然有78%感到不高兴。
肖峰主任剖析指出,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成为孩子郁闷的重要原因。每一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需要:第一就是爸爸妈妈的爱惜和关怀,而不是爸爸妈妈的责怪和打骂;第二点,被别人同意,被别人尊重;第三点,得到其他人的赞赏;第四点,在家有地位,而滥用体罚会破坏孩子的这类心理需要。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爸爸常常打女儿,会导致女儿缺少自尊、自爱和自信,在青春期容易出现小孩子早恋,还会使女儿数学成绩差;爸爸常常打儿子,会导致儿子逆反心理,不愿服从社会规范,或者退缩、幼稚,缺少男子气;妈妈常常打儿子,会导致儿子缺少自信心、挫折感、多疑、没安全感等。也就是说,打孩子不只不可以解决问题,还会导致新的心理疾病。
滥用体罚会丧失惩戒成效
滥用体罚会破坏爸爸妈妈和孩子的亲密感情。肖峰说,爸爸妈妈与子女的关系是一种尊重平等和谐支持的关系。一旦滥用体罚,既会紧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丧失爸爸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导致紧急的亲子隔阂。肖峰特别指出,体罚不但使孩子不再想与爸爸妈妈亲近,而且打多了,只能使爸爸妈妈子女之间在感情上产生隔阂,紧急的甚至会对抗、对骂、对打。
肖峰觉得,滥用体罚会丧失惩戒的成效。体罚作为一种最严厉的惩罚方法,假如滥用,爸爸妈妈动辄就是几板子或几巴掌。打孩子打惯了,屡见不鲜了,孩子对打也就没了惧怕。孩子一旦对打失去了惧怕。打作为一种最严厉的惩罚方法也就丧失了它的威慑力。这就是大家在日常常听取有的孩子所咕哝的:动不动就打,只能打。美国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有40%的爸爸妈妈感觉打骂之后,孩子的表现还是一样。
滥用体罚不可以真的让孩子是非分明
海外有专家剖析了自1938年以来体罚孩子的海量后果,跟踪剖析了打屁股对孩子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她觉得:通过打孩子屁股,你可以让孩子暂时听话,但问题是,孩子心里并不特别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应该让孩子从内心里了解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是假如我如何如何了,母亲就会打屁股,不然,一旦父母不在身边,没有打屁股的威胁了,孩子们就不会有分辨是非的主动性了。
滥用体罚还会使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办法,只能是对孩子的一种个性压抑,特别是给孩子导致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这是非常糟糕的。孩子总是会从爸爸妈妈那里掌握了以暴制暴,掌握了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近日,美国一个专家小组剖析调查了过去60年有关打屁股的案例,得出如此一个结论:童年常常挨屁板的大家更容易滋生侵略性、反社会的行为,更容易虐待配偶和孩子。
无论是打还是用别的方法处置或惩罚孩子的过失的意义,不是针对事件的结果,重要的是针对事件发生是什么原因和态度。批评、惩罚的根本目的与重点是让孩子考虑事件的本身,而不是怎么样防止、减轻惩罚。当孩子对可能被惩罚的方法、轻重等考虑的越多,就越不关心事件本身的问题,从事件本身吸取的教训和经验越少!由于打骂只能使孩子不再在你的面前表现你不喜欢的行为,并不是真的改正了,而躲到你背后,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继续淘气,继续使坏;打骂只不过让他掌握了逃避被打,而没掌握什么是该,什么是不该的是非善恶。
肖峰主任一定地说,父母期望完全通过打来教育孩子的做法,一定是不对的。一味打,只能导致孩子种种不好的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决不可以获得教育孩子的成效。